地理科学类专业
A办学历史悠久,师资力量雄厚
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类专业始建于1954年,开设有地理科学(师范)和地理信息科学(GIS)专业。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,2018年获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,2021年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。2021年,地理科学(师范)和地理信息科学(GIS)专业实施大类招生,分方向培养。
专业拥有专任教师52人,其中高级职称43人,占比83%;博士45人,占比87%;博导4人、硕导38人。其中特聘院士1人,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,重庆市杰青项目获得者1人,重庆英才2人,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5人,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。
B专业平台丰富,人才培养扎实
专业建有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西南山地分中心、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、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、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、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、重庆市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1个市级教学科研平台。1980年创办的《地理教育》杂志,是全国优秀地理期刊,是目前国内最知名的三大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期刊之一。
专业扎根重庆、立足西部、服务全国,培养能够在基础教育战线、教学科研单位、政府相关部门、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变化、环境保护、资源开发与利用、灾害监测与管理、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、旅游规划、城乡规划、区域发展、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、国防建设等与地理科学有关的基础教育、科学研究、应用及管理的专门人才。
地理科学(师范)专业按照卓越教师培养理念,培养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,熟悉教育学、心理学基本知识,能在各类学校从事地理教学、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。地理信息科学(GIS)专业培养适应社会、经济和科技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专门人才,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、具备地理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。
专业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,对学生开展全方位、全时段的指导,吸引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。近五年,专业学生获得挑战杯、地理科学展示大赛、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等国家级专业竞赛50余人次,获创新创业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,发表论文60余篇。
专业注重实践基地建设,加强产教协同育人,与重庆一中、南开中学等32所中学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,与重庆市教科院等合作建立重庆市基础地理师资协同培养联盟,与重庆市环保局、地理信息中心等事业机构、重师大-重庆图科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0余个校地、校企合作基地。建有重庆市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拥有MODIS卫星数据接收站、气象园、地质馆、无人机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教学科研场所,以及原子光谱分析仪、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先进教学科研仪器,设备价值3500余万元。
专业课程设置兼顾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,包括自然地理学、人文地理学、地理信息科学三大板块。核心课程有:地球科学概论、自然地理学、人文地理学、地理信息系统原理、遥感概论、地图学、区域分析方法、植物地理学、地貌学、气象与气候学、经济地理学、土壤地理学、水文学与水资源、中国地理、世界地理、地理教学论、现代教育学、心理学、GIS空间分析与应用开发、遥感数字图像处理、遥感地学分析、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等。
专业注重野外实践育人,学生在四川海螺沟、都江堰、三星堆等地和重庆20个区县开展野外实习实践。
C就业领域多元,成长空间广阔
专业就业路径广,就业率高。每年约35%的学生考取或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流院所读研深造;2016年以来连续5年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深造。约50%的学生就职于中学,部分学生在国土、环保、测绘等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。毕业生竞争力强,成长发展快。
地理科学(师范)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是中小学任教和考研深造。目前,重庆市约2/3的基础地理教师毕业于本专业,其中不少校友担任了中学年级主任、区县地理教研员、中学校长。重庆市仅有的19名正高级地理教师中,13名毕业于本专业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升学率近60%。毕业生去向一般在科研单位与事业单位,主要包括测绘局、环保局、勘测院、设计院、地理信息中心等。部分毕业生从事GIS开发工程师、三维工程师、数据工程师、软件测试/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。据不完全统计,先后培养出上千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、中学校长、地理教研员以及高等院校教授。
D校友风采
地址: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致用楼
电话:023-65911111(校招生办)023-65910139(院学工办)
邮编:401331